母亲偷走女儿录取通知书阻挠入学,又因“菩萨”改变主意?网友:离谱!
发布时间:2023-08-24 13:20:31 来源:腾讯网

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竟被人偷走了?近日,一则“妈妈偷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”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,并登上了微博热搜。

今年暑假,重庆一名17岁的女孩佳佳(化名)如愿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然而,就在入学前11天,录取通知书、身份证、户口本等关键证件却不翼而飞——私自拿走这些东西的人,正是她的妈妈。而她做这一切的目的,都是为了阻挠佳佳入学,希望她放弃中戏,能够留在重庆当老师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8月23日,有记者联系到了当事人佳佳,她表示,妈妈现在已经同意她去中戏上学了,原因是,“她让我把选择权交给菩萨,第一卦出来我可以去北京!她又算了第二卦,我还是可以去北京。”

佳佳是重庆人,今年17岁。高考成绩出来,佳佳考了563分。填报志愿时,妈妈希望她报考定向师范生和重庆本地学校。然而,佳佳本人却有着不同的想法,她更渴望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,于是瞒着妈妈偷偷修改了志愿。

7月26日,佳佳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。8月14日,入学前11天,妈妈偷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、身份证、户口本等关键证件,留下了一张写着“对不起”的字条后便失联了。

女孩母亲偷走录取通知书后给女孩留下的纸条。图源:当事人账号

8月21日,佳佳母亲回到了家中,但仍不同意佳佳就读中戏。直到8月23日,事情出现了转机,佳佳告诉记者,妈妈现在已经同意她去中戏上学了,并且不再限制她的出行自由。“她让我把选择权交给菩萨,第一卦出来我可以去北京!她又算了第二卦,我还是可以去北京。”佳佳说。

母亲偷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,阻挠其上学,最后又因为“菩萨”出面,松口让步。回顾整个事件,不少网友表示“这事儿本身,到最后的解决,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”“剧本都不敢这么写吧”。

然而仔细想来,虽然整件事情看似离谱荒谬,实际又透露着一些熟悉。其实,每年暑期,因为学生与家长填报志愿产生分歧而导致的新闻,可以说是屡见不鲜。两代人的思维与想法在填报志愿这件人生“头等大事”上产生难以调和的摩擦,很容易便造成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扼腕叹息的事件。

老话常说,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”,家长作为过来人,生活经验更丰富,考虑也更周全细致,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提出填报志愿的建议,本是一腔好意。就像此次事件中的母亲,不可否认,她希望女儿留在重庆当一名教师,也定是期盼孩子能离父母近一些,生活环境简单一些,可以度过安安稳稳、普通又平安顺遂的一生。

然而,有时这种出于父母角度“为了你好”,反而成为了子女身上的枷锁,激化了亲子之间的矛盾。像佳佳一样的高中毕业生,大多数都已经是成年人,有着自己独立的喜好和判断,也有能力,更有权利做出这个关乎自己未来很长一段道路的人生选择。若家长过度干扰,其实并不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。

图源:网友评论

爱因斯坦说,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自主完整的人。家长要做的,也正是去引导、帮助孩子具备自主选择、独立生存的能力,而并非陪伴他们走一生。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家长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机会和环境,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,而不是永远做父母羽翼下被保护的雏鸟。

毕竟,父母终会老去,孩子也必要独立,一个从来被禁止了独立选择的孩子,又如何能承担起对自己负责,甚至支撑起整个家庭的责任?所以,对父母而言,当孩子能够主动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,并做好准备承担相应的结果时,更应该感到欣慰。因为这意味着,那个曾经被庇护在父母余荫下的幼苗,正在飞速成长为参天大树,开始有了支撑自己、乃至家庭的力量。

父母对孩子的志愿,适当指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,是情理之中的事。但毕竟,这一生是孩子自己的一生,若其选择没有过于出格的地方,终究还是应尊重其自身选择。毕竟他人眼中的千般万般好,抵不过自己内心真的觉得好。

近年来,受大环境影响,考教师、考公、考事业成了不少人眼中的人生最优选,让众多学子趋之若鹜。诚然,体制内有着较高的保障性与稳定性,是一份体面也待遇不错的工作。但实际上,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体制内的工作。

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了解,也对各类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知不够,单纯听信社交平台对考公考编的吹捧,便希望儿女也挤进同一条赛道,实际上可能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局限和失衡。此次事件中,佳佳的母亲宁愿将选择交给“菩萨”,也不接受女儿自己的选择,更是不理智也对女儿不负责的行为。

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,有人性格沉稳、追求稳定有节奏的小日子,选择体制内或许正合适;但也有人天性活跃,喜欢天马行空无拘无束,若强行将其束缚在不合适的工作岗位,不仅是对其个人生活的无谓消耗,更是社会人才与岗位的一种浪费。

体制内的工作有其优越性,却不应被“神化”,变成所有人的唯一最优选。合理评估自身的特殊性与优势所在,并选择更加匹配的工作种类和岗位,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优选,也是社会人才配置的最佳方式。

而这,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一起打破职业刻板印象,不以专业、单位论得失成败,激励年轻人大胆选择,走出属于每个人不同的、精彩纷呈的璀璨人生。

(新闻来源:齐鲁晚报、九派新闻、微博评论)

标签: